提高心理危机干预意识培养心理健康工作技能
我校选派辅导员参加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
辅导员例会组织专题讨论 分享培训心得
(通讯员:杨梓)10月22日至25日,10月29日至11月1日,我校学工处根据分管领导纪委书记李四芬同志的工作部署,选派袁秀娟、王源新、王可心、刁文玉等四名辅导员分别参加由省教育厅思政处、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二十六、二十七期湖北高校政工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培训由江光荣教授、汪海燕教授、吕慧英教授、郭兰教授、吴才智副教授、梁宇颂副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采取集中授课和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侧重实际演练与操作。培训内容包括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抑郁症及其他精神障碍的识别与帮助、辅导员的沟通与辅导技能、大学生自杀案例分析与讨论、校园危机处理的理论与实务、辅导员的个人成长与自我减压等。培训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全面详实。培训结束后,四名辅导员分获“湖北高校学生工作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结业证”。
经过本次培训,四位辅导员均感到受益颇深。在11月5日辅导员例会上,四位参训人员向全体辅导员分享了学习心得体会,并结合实际,纷纷畅谈工作经验和感受。王源新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知识理论要点,并阐述了在实际工作运用的程序及方式方法,作为辅导员不仅要做好服务管理,还要更大程度地了解掌握危机干预知识和大学生常见心理危机的规律;刁文玉老师根据培训所学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将在各大节日假期前后重点排查心理问题学生,利用用本系“素质大课堂”这个工作平台,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袁秀娟老师结合案例,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精神疾病因其不可预知因素诸多,是学生工作的一大压力来源。作为学生工作者,不应惧怕它,而应主动加以了解、掌握和化解。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防工作,对象不仅仅是危机当事人本身,同时也要积极做好家长配合工作,以及学生干部培训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评估、早预防、早干预;王可心老师认为,辅导员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为了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辅导员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杨梓认为,不仅仅要预防学生“落水”,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游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家讲座、团体辅导、心理活动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积极健康心态。
吴处长最后强调,我校近年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视,今年已正式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及选修课,加大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力度,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辅导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运用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及时发现、及时关注、及时化解。同时,应积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活动、运动”,以“三动”为载体,在劳动中释放压力,在活动中调节心情,在运动中展现青春活力。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组织开展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培训工作,大大有助于我校学生工作向专业化、科学化的道路迈进。据悉,学工处每年均会选派多名政工干部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辅导员例会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