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教育 >> 正文

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面向新生开讲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3-09-26 [来源]: [浏览次数]:

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面向新生开讲

(通讯员:杨梓)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5号)文件精神,切实提高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处理环境适应、自我学习管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学工处经前期调研,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与教务处、招就处及马列课部共同协商确定排课时间,9月23日晚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向1719名大一新生正式开课。

本课程开设以“预防为主、教育为本”为理念,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优化学生人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的各种困惑及问题,增强其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开发个体心理潜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整合心理学相关理论,构建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心理需求的课程体系。本课程共有七章内容,共14课时。师资方面,由我校专职教师及外聘专业教师共9名教师担任主讲,师资结构涵盖教授、副教授、讲师及助教。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大量音频、视频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体验互动式教学,将心理测验、心理训练、心理游戏等与日常教学融为一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标志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应急管理向全面发展的转型:把主要面向少数学生的心理咨询转换为主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教育模式;把补救和矫正型为主的咨询和危机干预模式转换为以支持性、预防性为主的发展性教育模式。

除该必修课程外,我校将在本学期继续开设《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公共选修课,充分发挥课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08991号